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东西方艺术辞典

歌仔戏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775页(422字)

中国戏曲剧种。

流行于台湾全省、福建南部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明末清初,闽南民间歌舞曲艺“锦歌”、“东鼓弄”、“采茶褒歌”等流入台湾。

20世纪20年代初,它们互相结合,初具模式,称“东鼓戏”。后受流传在台湾的正字戏、高甲戏、潮州白字戏、京戏等戏曲剧种影响逐渐丰富成形,从地坪拉场子演唱搬上舞台。终发展成专业班社。1928年,台湾歌仔戏班回闽南溪、厦门等地演出,引起轰动。其后10年,歌仔戏盛极一时。抗日战争时期,该剧种遭禁演,艺人星散,班社零落。抗日战争胜利后,始得恢复。其主要曲调有“七字仔调”、“杂念调”、“大调”和“倍思”及各种民歌、时曲等,特点为曲多白少,格律较自由,艺术表现力较强。

伴奏乐器有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等。唱词通俗,颇多民间语汇,生动而富于乡土气息。

剧目主要来自“锦歌”唱本,又吸收其他剧种,改编小说,创作现代生活剧。1979年,福建省曾创作演出现代剧目《双剑春》。

上一篇:告密者 下一篇:浮生若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