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773页(482字)
中国戏曲剧种。
流行于福建省南部广大闽南方言地区及台湾省和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起源于明末清初闽南民间赛会上乡人扮梁山人物作武打表演。
清代中叶,渐有故事情节,出现专业“宋江戏”班。后有“合兴戏”出现,突破只演宋江戏与武打表演的局限,演出剧目有文有武。两种戏班互相效仿,又受昆腔、徽戏、弋阳腔与京剧影响,迅速得到丰富提高,成为风格独特的地方剧种,遂称“高甲戏”。其武打多与京剧相仿。
各种脚色中,丑戏颇重。它摄取生活中人物典型动作,或采用模仿木偶戏及猴子、猫、鸭子等动物动作,作为表现人物性格之手段。
特色鲜明。音乐曲牌多取自南音和木偶戏曲调。伴奏乐器分两种,武乐有大小鼓、百鼓、大小锣、大小钹、小叫、响盏;文乐有琵琶、大小唢呐、二弦、三弦、品箫、洞箫等。1949年后,泉州高甲剧团成立,闽南各市县相继成立演出团体。
传统剧目600多种,经过整理的《真假王岫》、《桃花搭渡》、《许仙谢医》、《扫秦》以及新编讽刺喜剧《连升三级》、现代戏《唐山情》等较有影响。着名演员有董义芳、吴远宋、蔡秀英、许仰川、柯贤溪及蔡友辉、赖宗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