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艺术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578页(567字)
出现于本世纪20年代而延续至今的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
其基本主张和特征是力求创造一种本身即在运动的美术形式。这种运动的结果必须在空间中造成一种形态并给观众带来另一种视觉变化。本世纪初未来派的理论促使“机动艺术”理念的萌生。
20年代苏联的塔特林、贾柏等艺术家在《写实主义者宣言》中进一步确立所谓“运动节奏”和“四维空间艺术”等主张,并提供了最早的“机动构成”作品。
继起的匈牙利莫霍里·诺迪则进而创造出《光的雕塑》,将“光”作为新要素引入“机动艺术”,并预言日后这种艺术将沿着“观众参与”的趋向发展。美国的柯尔达则以其“活动雕刻”的实验同贾柏等的主张殊途同归。
他从玩具得到启示,借鉴蒙德里安的色彩和米罗的造型,创造了另一种“机动艺术”。这一流派在50年代的西方艺坛逐渐蔚为风气。
从德、法、意而波及欧美各国。1967年巴黎举办的“光与运动”展览,标志其高潮的到来。70年代以后才逐渐走向衰微。“机动艺术”按其类别划分,大致有:一、作品本身在作实际的运动(利用电动机或自然力),代表作者为柯尔达和马丁;二、因观众之移动而产生作品运动的效应,代表作者为索托;三、加入“光”因素的作品,又分平面与立体两种类型,代表作者为修佛、皮涅和马克;四、使观众同艺术家共同参与创造的作品,代表作者为克拉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