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乐曲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475页(784字)
音乐术语。
指专为演奏小提琴所作的乐曲。其表演方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协奏等。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着名作曲家为小提琴写出了大量的经典作品,其数量之多,体裁、形式之丰富,题材之广泛,风格之繁多,都决定了小提琴乐曲在器乐曲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
16世纪对小提琴一般只用来伴舞、伴唱,或直接演奏歌曲,17世纪后,随着小提琴制作的高度发展,及演奏技巧、体裁和形式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也极大地丰富了小提琴音乐,很多作曲家都写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小提琴作品,如意大利作曲家韦塔里所作五乐章的小提琴奏鸣曲、塔尔蒂尼的《g小调奏鸣曲》(亦称“魔鬼的颤音”)。
同时,维瓦尔迪作出了首次把乐队作为小提琴伴奏的创举,使得协奏曲具有交响性及戏剧性。塔尔蒂尼则奠定了由3个乐章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18世纪后半期起,独奏的小提琴音乐,尤其是奏鸣曲、协奏曲有了更大的发展,同时还产生了大量的独奏小品。莫扎特创作了40余首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也写了10首小提琴奏鸣曲。19世纪以来,小提琴音乐在体裁、音调、结构、技巧等方面都展现出更为多彩的风貌。
如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采用了双音,拨弦、跳弓、泛音等多种技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性能,被人们誉为“小提琴技巧的百科全书”。此外,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弗兰克、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格里格、柴科夫斯基、圣-桑、维尼亚夫斯基等众多的作曲家创作的幻想曲、奏鸣曲、协奏曲以及萨拉萨蒂、克莱斯勒等人的独奏小品至今仍久演不衰,成为世界小提琴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中国小提琴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只是近50年以来的事,解放后有了显着的发展。其中有大量的深受群众喜爱的通俗小品,如沙汉昆的《牧歌》、茅沅的《新春乐》等等,也有一些大、中型作品,如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