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36页(694字)
当代美学研究的分支。
属于横向型交叉学科。用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审美现象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主要创始人是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莫尔斯。他在《信息论与审美感知》一书中,阐释了信息论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张。
不久,西欧、东欧、北美、南美等地有许多国家都分别地建立了信息论美学研究中心。一大批信息论专家、心理学家、美学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使信息论美学成为颇有影响的美学派别。一般信息论认为信息分为两种:技术信息和语义信息。信息论美学倡导者提出了第三种信息:审美信息。他们把一切美的现象都看成一种信息。就一部文学作品来讲,创作的素材就是信源,创作过程就是编码,读者的感受系统就是信道,阅读过程就是译码,作品的最后接受就达到了信宿。从美是信息出发,信息论美学着重研究文艺作品能给人们发送出多少新颖或独创的信息量。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单位中,接受者只能理解作品的有限量,所以艺术家为要在有限时间内让欣赏者接受最大限量的审美信息,就必须找到最优的信息。
信息论美学认为,审美信息的可理解性与独创性常常成反比关系:越是新的东西,就越难以理解,而完全理解的东西,则同时是完全陈旧的。一部作品对读者既不能是全部陌生的,也不能都是完全理解的。全新的,读者不能理解;全已理解的,信息量等于零。
艺术家应该测算作品的信息量,寻找两者比例的最佳点。信息论美学具体的研究步骤分两部分:一是理论部分,用推理的方法制定出模型与规则;二是实验部分,描述信息、发送者、接受者的特性。信息论美学把现代科学运用于审美领域,为美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