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与境偕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08页(473字)
语见《与王驾评诗书》:“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也。”意谓诗人主观之思(情、意)与客观之境(物、景)偕和统一,要求诗歌创作必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关于情与景、意与物之关系,前人早有论述。
西晋陆机《文赋》中说:“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又说:“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唐代皎然提出“诗缘情境发”。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则说:“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又说:“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司空图提出“思与境偕”,是对前人诗论的继承和发展,既指出了诗歌的艺术特征,又强调了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特点。司空图的“思与境偕”观点,对后世诗论影响较大。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各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这是对“思与境偕”的借鉴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