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三昧
书籍:东西方艺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102页(336字)
“三昧”,佛教术语。
梵文音译又作“三摩提”、“三摩地”。意为“定”、“正受”,指排除一切杂念,心神专注,正受所观之法。《智度论》曰:“善心一处不动,是名三昧”。
为佛教修行方法之一。
古人借“三昧”论文,指文学创作之奥妙、诀窍或诗文的最高境界。如“得其三昧”,或指悟得创造的秘密诀窍,或指领悟到作品之意境、真谛;如“造三昧”,则指创造诗文的最高境界。
古人多有以“三昧”论书、论画、论诗者。唐代李肇《国史补》云:“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宋代董逌《广州画跋》云:至于神明顿发,意态随出,顾非画入三昧,不能造此地。”陆游《示子遹》云:“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家三昧”即诗人之境界、修养,是对诗人提出的最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