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67页(1213字)
19世纪中叶由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方法,研究美、美感、艺术创造和欣赏活动一般规律的美学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哲学和古典政治经济学遗产,在创立新的唯物史观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并深刻批判旧美学中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继承和发展其中的合理内核,使美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劳动实践为前提,在美学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审美主客体的生成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实践。人们的生产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按照美的规律有意识有目的自由创造劳动;生产产品以前,已经观念地存在于劳动者的头脑中了。
劳动创造世界,也创造了人类自身;劳动是“自然的人化”,也是人的本质的自我获得;人类通过劳动获得了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又将人的社会的、普遍的、自由的本质物化在客观世界之中。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便体现了美的本质。
人类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都产生和发展于人类改造自然以实现人类目的的社会历史劳动实践中。人们的审美感觉器官及其审美能力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是随着“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建筑在共产主义学说基础上的。指出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束缚、摧残了人们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必须进行共产主义革命,才能使人得到全面解放和全面的自由发展,包括审美创造和欣赏能力的解放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美学科学地阐明了美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认为作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的艺术是上层建筑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属于“那些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
艺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随着一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化,并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相互影响、制约,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存在“不平衡关系”,即艺术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美学、艺术的发展虽然常与经济的发展出现不平衡现象,但归根到底仍然为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状况所决定。马克思主义美学把真实性作为现实主义文学艺术重要的审美标准。现实主义真实性的核心就是“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艺术的真实性和倾向性是密切相关的,真实性本身包孕着倾向性的基础,倾向性是表现真实性的主导。
马克思主义美学阐明了艺术的特点和社会作用。认为艺术应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以个别反映一般,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通过艺术最基本的审美作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获得审美教育。马克思主义美学具有高度的革命性和严密的科学性,是无产阶级美学的实践纲领和战斗旗帜,对促进人类美学和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