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吉林教育出版社《东西方艺术辞典》第38页(743字)
美学着作。
日本当代着名美学家今道友信着。1973年初版印行。
1982年由鲍显阳、王永丽译成中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九章,书前有序,计十二万三千字。
本书虽为美学通俗着作,但学术性很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作者结合艺术现象介绍美学知识,涉及到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形式,美感的产生,美感相位,以及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创造,艺术的分类,艺术的社会功用等一系列美学理论问题。
作者认为,美是审美对象的内在精神,是对生命的肯定,“具有牺牲精神的人格形象”是美的形象。因此,美比“善”具有更高的价值。强调美与人生密切相关,它是人生的希望与支柱,是“包括一切闪光的东西的概括”。
关于美的存在形式,作者认为“美不是客观存在,尽管有美的物质,但美并不存在于物质世界。美是意识、观念的存在”。认为美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对审美对象内在精神的理性发现。
因此,他强调“美是感觉到的”,但同时又强调“美具有必须为理性发现的一面。”认为理性思考是正确把握审美对象内在精神(即内在美)的重要前提。由此,他提出美感相位说。所谓美感相位,即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的角度是多方位的,审美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美感。
作者认为,美所以有多种存在形式,如自然美、技术美、艺术美、人格美,是审美主体审美意识运动的结果。他把美的各种存在形式的差异,归结为审美主体审美意识的层次、角度的差异。认为同一审美对象,可以产生多种美感,而任何一种美感的产生,都与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识相关。本书关于美及美感的理论阐述,多有独到处。
在日本国内及国际美学界影响较大,自本书问世至1980年共再版14次。应当指出的是,本书关于美及美感的论述,有较为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