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辽宁人民出版社《作文描写辞典》第253页(2343字)
山上山下,一层层绿色梯田,把荒山堆砌得像一座座琉璃宝塔。
田水反射着阳光,像数不清的眼镜,照亮了深山莽林。依山开出的梯田,最高的竟达八十六层,真像是架了云梯上青天。
(碧野:《汉水上游丛山间》)
从山坡望过去,大池的彼岸,田野都是荒芜着,只有少数的几块里面长着青黄的麦苗,然而,是那么萎瘦,稀疏,那么没有蓬勃的生气。赤裸的和虽然犁过却未曾播种的田里,麻雀成群飞着,互相追逐,从池子这边飞过去,落在田间,又从田间飞回来,钻到林木深处,就不见了。
(丽尼:《池畔》)
立冬节过去了,稻子都收割好,田野显得空荡荡的。种秋作的旱地里,荞麦已经绽花,高粱也已经垂下沉重的穗子,红薯繁茂的藤叶铺盖得厚厚实实的。
(王西彦:《春回地暖》)
放晴了。
原野上散发出清新、潮湿的泥土气息。山上山下绿油油的。草叶和树枝上,挂满颗颗的水珠儿,被阳光一照,宛如串串的银珠,闪闪发光。一朵朵野花被沐浴得更加艳丽,娇嫩得像刚发育成熟的少女的脸蛋。
(冯德英:《苦菜花》)
原来走到这一节山路,树木比较稀疏些,恰恰可以望见下边的田野和田野尽头一线突出的江堤,江流反而看不见了。
田野躺在光辉朗耀的阳光下面,已是秋收过后的情景,处处点缀着圆圆的稻草堆,黄色的黑色的牛群,散在各处悠闲地啃着草。有的地方,长着绿色的植物,像铺的碧绿的地毯。小溪流蜿蜒在田野里,给阳光照着,像一条明亮的玻璃带子。
(艾芜:《野牛寨》)
空旷的野外,飘散着草的香浪。
使人畅快而神怡。一些婆蒲丁草种,趁着毛翅,在空间任意流荡。一杆高的朝阳,遍撒着金色的辉光,野地上朦朦的升起了蒸气。平坦的道路,向远处伸展着去。
巨蟒似的长垅,铺满苞米、高粱,谷类的柔苗。沿着道旁的稀树,有鸟雀从叶间飞出,敏捷的消失到远方。星散的茅屋,一座座孤立在田野间。反映阳光的用洋铁盖成的屋顶,盘绕着淡白色的炊烟。
(骆宾基:《边陲线上》)
在张家口正北数百里的地方,是一片干燥、平荡荡、浩茫无涯的高原。高原上没有突兀的大山和幽深的峡谷,最多是些碟子样的浅浅的盆地。
到处铺着黄橙橙的细沙,长满丰茂的绿草,大片大片乳白色的羊群在上面蠕动。
晨曦中,草原是蓝色的,远看就像反映着蓝天的巨大的湖泊;羊群便是飘曳的云影。
还有一群群馒头状毡房和积木似的新房舍点缀其间,充满高原草原所特有的空洞、清新和恬美的诗意。
(冯骥才:《铺花的歧路》)
我沉思地望着极远极远的地方,我望见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
瞧那莽莽苍苍的齐鲁大原野,多有气魄。过去,农民各自摆弄着一小块地,弄得祖国的原野像是老和尚的百衲衣,零零碎碎的,不知有多少小方块拼织到一起。
眼前呢,好一片大田野,全联到一起,就像公社农民联的一样密切。麦子刚刚熟,南风吹动处,麦浪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
(杨朔:《泰山极顶》)
森林非常出人意外地豁然开朗起来——前面呈现出大片高高的青天和阳光照耀着的、两面都是一望无际的、收割过的、鲜明的棕黄色的田野。在那边,在有一条河水盈满的蓝色小河穿过的柳丛旁边,是一片打麦场,场上堆着肥大的麦捆和草垛,金黄色的圆顶美丽如画。
那边进行着自己的生活——快乐、热闹而忙碌。人们像小小的花甲虫似地乱动,麦束飞扬,机器发出单调清晰的响声,从闪光的糠皮和糠灰的锈色尘云里,迸出兴奋的人声和少女的细珠般清脆的欢笑声。
(〔苏〕法捷耶夫:《毁灭》)
无边无际的麦田闪着光泽,牧草发着青绿色,无边无际的芦苇在池沼上沙沙作响。村镇、田庄、乡村,都好像白色斑点似的,在一望无际的茂密的花园里发着白光。
塔形的白杨的尖顶,高高地耸入灼热的天空。灰色的风魔的长翅,在炎热的抖颤的土冈上伸开来。
(〔苏〕绥拉菲莫维奇:《铁流》)
烈日在田地上展开了炙人的火焰。喜笑颜开的生活都在这种火雨下面出现了,地面上一望全是绿的,蔚蓝的天色一直和地平线相接。
那些在平原上四处散布的诺曼第省的田庄,在远处看来像是一些围在细而长的山毛榉树的圈子里的小树林子。
然后走到跟前,等到有人打开了天井边的那扇被虫蛀坏的栅栏门,却自信是看见了一个广阔无边的园子,因为所有那些像农夫身体一般骨干嶙峋的古老苹果树正都开着花。乌黑钩曲的老树干在天井里排列成行,在天空之下展开它们那些雪白而且粉红的光彩照人的圆顶。
(〔法〕莫泊桑:《米龙老爹》)
田垅闪耀着金黄色的光辉;原野上遍地是花朵,原野四周的灌木丛中也有成百成千的花儿盛开着,高耸在灌木后面的森林蔚成一片翠绿,发出飕飕的细语声,并且被五颜六色的花朵点缀着;从田垅上、草地上、灌木丛中和那充满森林的花朵里飘出一股芬香,鸟儿在枝头飞来飞去,枝丫间传来几千种声音,还夹杂着芬香;在田垅、草地、灌木和森林背后,又可以看见同样闪着金光的田垅,遍地花朵的草原,被百花覆盖着的灌木丛,一直到那被阳光照耀的森林遮蔽着的远山为止;山顶上处处是浅色的、银色的、金色的、紫色的和透明的云彩,它们的时浓时淡的颜色微微地衬托出了地平线一带的明朗的碧空……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