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协工作简明辞典》第342页(1114字)
1942年6月10日成立于晋察冀边区,由成仿吾、童大林等人发起。
以“团结全边区自然科学家与自然科学工作者,开展自然科学的工作为抗战建国服务”为宗旨,任务有四个方面:
一.开展自然科学的理论与实用的研究,以求得自然科学更大发展和抗战时期物质上困难问题的解决。
二.帮助政府推行自然科学教育,推广自然科学知识,以求得一般自然科学常识的普及与一切迷信的反科学思想习俗的破除。
三.提倡自然科学集体研究的精神,促进边区以及全国各自然科学团体密切联系起来;帮助与推动各种新的自然科学组织的建立,以求得自然科学运动的广泛开展。
四.进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问题即唯物辩证法的研究,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密切地联系起来,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相推进、互相发展。
出席6月10日成立大会的有边区党政军领导及工业、农业、矿业、军事工业、医药界科技专家、国际友人等一百余人。
6月11、12两日为学术报告,内容有傅来博士的《疥、肺结核、疟子症的自觉症状及预防、治疗法》,林迈可教授的《避音器的制造》,军区工业部的《大炭炉化铁》及工矿局的《鞣制毛皮研究》、《植物油制原油研究》等。
6月13日,讨论通过《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简章》、《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纲领》及进行理事会选举。理事长为陈凤桐。
理事中有援华抗日的外藉专家柯棣华等。
晋察冀边区自然科学界协会成立后,为适应敌后根据地分散的情况,旋即分工、农、电、医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并陆续建立了这四个学科的学会。
1943年7月19日至23日,召开会员代表会议,听取工作和学术报告,选举第二届理事会。出席会议的有学会代表17个,协会及各学会理事12人,政府和各界来宾15人,与会者共计44人。
协会于1946年3月致电全国科学界,提出关于“全国科学建设的意见”,促使政府采纳以下八项建议:发展、农、医等实用科学,普遍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增设自然科学调查研究所,大学工学院增设工厂以利学生实习,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保护与奖励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建立提高教授与教员水平的措施,工厂的高级技术人员应有机会到大学及科研单位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