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协工作简明辞典》第91页(685字)
科技扶贫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和兴办乡镇企业,逐步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来脱贫致富。
它较之单纯发放救济物资和救济款(输血)具有更积极的作用,脱贫致富的效果也更显着。
最先采用这种办法的是江苏省江都县科协,该会在1982年组织了100多位会员,对本县一个乡的68户贫困农民实行技术承包——包教、包学、包会致富技术,仅一年时间就全部脱贫。中国科协在1983年1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座谈会上,总结肯定了他们的经验,要求各地推广,并首次称之为“科技扶贫”。经过1983、1984两年的实践和1985、1986两年中国科协与民政部、国家民委的共同提倡,科技扶贫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并对全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一些政府部门也开展了这项工作。
科技扶贫的主要做法是:1.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治穷致富献计献策。2.通过指门路、教技术、传信息、送资料,提高贫困户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
3.依靠“高产大王”、“科技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开展“一帮一”、“一帮二”、“群帮群”的结对子扶贫活动。4.组织科技扶贫到贫困地区建立定点、定项、定题、定人的四定技术服务点,一帮到底;5.组织先进地区的乡镇企业从推广技术、培养人才、利用资源、开发产品和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
6.制订科技扶贫规划,开展科技扶贫竞赛,保证科技扶贫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