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温尼·普》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465页(2358字)

【写作年代1】:1926

【写作年代2】:1926

A.A.米尔恩着。

克里斯托弗·罗宾系列故事集中的第一本。它与姐妹篇《普家拐角的小屋》一起成为英国儿童文学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该书出版时,米尔恩的独生子克里斯托弗仅六岁。他们家曾一度获得萨塞克斯郡何什当森林边缘的科切福特农场。

这地方就成了这篇系列故事发生的背景。与其它玩具都是克里斯托弗·罗宾真实生活中存在的,他在自传《迷人的地方》(1974)中写道,“普是最大的,仅比我小一岁,它是我不可分离的伙伴。”“普”是根据假期里遇到的一只天鹅起的名。“温尼”原是一只美国小黑熊,它是帕特公主加拿大军团的吉祥物,1914年送到伦敦动物园,军团则继续在法国作战。

这只熊死于1934年,期间一直呆在伦敦,参观动物园的小孩子们都很喜欢它,其中就有克里斯托弗·罗宾。

作为故事人物雏形的玩具还有邻居送的礼物小和一只委靡不振的老驴。至于子和头鹰则是根据故事需要虚构的。小袋和老(第二本故事中出现)是克里斯托弗父母后来送的礼物,它们不仅是因为好玩,也是为了故事发展的需要精心选择的。

孩子在故事中的地位就像一个受宠爱的、友善而能干的老大哥。

A.A.米尔恩和他的儿子都承认,米尔恩的妻子达芙妮在克里斯托弗赋予玩具以生命和声音时起了很大作用。

通常到这个阶段,米尔恩才动笔写下来。

不过创作过程是循环进行的,反过来,故事本身对孩子的生活也产生影响。

克里斯托弗回忆说:“怀里抱着的普在我看来它曾经爬到树上找过蜂蜜,曾经卡在兔子洞里,它是一只没有头脑的笨熊。”

关于故事的发展,克里斯托弗写道,“很难肯定是从哪儿开始的,是我先玩然后父亲根据它再写下来呢?还是相反,先有故事我才玩?当然我父亲一直在留意各种构思,但我也一样。他写故事需要构想,而我玩游戏也需要构想。我们互相启发和鼓励。

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故事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创作它,思考它,讲叙它。因此在某一故事写好之后,也有可能在这之前,我们常常钻在普棍桥上,向水里扔树枝。”

克里斯托弗记得,有些事件、地点明显出自现实生活中的科切福特。

如正好涨到他家门前的洪水和那场暴雨;那棵筑有鹰巢的大树;那个曾把园丁妻子脚卡住而给她带来麻烦的诱捕圈;以及他同玩具熊分享的木头房子。当然有些事件是随意虚构的。

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英语教授弗雷德里克·C·克鲁斯曾选克里斯托弗·罗宾系列作品为范本,写他的文学批评讽刺论文《普的困惑——一个新手的典型作品》(1963)。他也承认米尔恩书中的事件用来隐喻日常生活,是用之不尽的。

美国小说家艾莉森·卢里,在她的专题论文集《儿童文学:一种伟大的被放逐出的艺术》(Children Literature,The Great Excluded)(1937)中写到她类似的感受,“小时候我和朋友们曾反复阅读米尔恩的作品。不仅如此,从高中到大学我们一直讲着他的语言,按照他的方式去观察人和事。”

《小熊温尼·普》已被译成世界各种语言出版。有的则是根据沃尔特·迪斯尼影片(1965)改编的。作曲家H.弗雷泽·西蒙还创作了《普普小曲》(1929)。

作为儿童文学的典型人物,普成了无数生日礼物、绘画、游园会、幻灯片及许多产品的广告标志。

原来那些玩具,由于主人长大成人而被收藏在伦敦的一个玻璃橱窗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到美国,存放在米尔恩纽约的出版商E.P.达顿的办公室里。

《小熊温尼·普》的手稿影印本也于1971年出版。

手稿表明米尔恩写作时很少作事后思考和修改。1952年本杰明·霍夫的《普与道教》认为,普的生活方式与古代中国道教创始人构想的人生准则惊人相似。

《我们现在六岁了》Now We Are Six A.A.米尔恩的第二本儿童集,在《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Wnen We Were Very Young)出版后的三年中所作。E.A.谢泼德是插图作者,克里斯托弗·罗宾,当时六岁,是米尔恩惟一的儿子,他又一次成为许多诗的表面上的对象。

被献呈者安妮·达林顿是克里斯托弗最要好的朋友,她住在伦敦,离他们不远,放假时常到米尔恩家在科切福特的乡下别墅里来和他们一起度假。

不过克里斯托弗·米尔恩在他的自传《被迷惑的地方》(1974)中,激烈地否认其中《工程师》这首诗与自己有关。

《小熊温尼·普》(Winnie-The-Pooh)中的玩具在好几首诗和插图中出现过,正像科切福特乡村一样。但其中有许多是幽默诗,与克里斯托弗和他父亲的童年都无关系:

约翰王不是一个好人——

他有他的小阴谋。

有时候没人跟他说话,

好多好多好多天也没有。

就像他的第一本诗集一样,H.福雷塞·辛姆森为某些诗作的配曲几乎立即就出来了,这两本书都立即获得成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