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101页(1475字)

【生卒】:1891-1981

【介绍】:

浙江桐乡乌镇人。

现代杰出的革命文学家、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先驱。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开始用的笔名。

常用笔名还有郎损、玄珠、冯虚等。茅盾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未继续升学,便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从此开始了他早期的文学活动。

“五四”时期,他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同时,大量译介了苏联和世界进步文学。茅盾最杰出的文学创作成就是在小说方面,着名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他的代表作,这部震动30年代文坛的文学巨着,被公认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此外,短篇《春蚕》、《秋收》、《林家铺子》等也享誉中外。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茅盾文集》十卷本。

茅盾杰出的文学成就是以从事儿童文学事业起步的。1916年,他进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不久,就和孙毓修一起编辑《童话》和《少年丛书》,译介了一些外国少儿科普读物。1917年编了《中国寓言初编》,这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第一本把中国古代寓言引进儿童文学领域的作品。1918至1920年,他又为《童话》编写了第一、二集的17本童话。

这些童话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如《大槐国》等五种多取材于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第二类,如《狮驴访》等十种,大都译自外国童话、神话、民间故事;第三类,如《寻快乐》等两种,一般被认为是茅盾的创作。1923年他又翻译了捷克民间童话《十二个月》,以及密柴斯的《皇帝的衣服》,安徒生的《雪球花》等。茅盾的童话编译为我国现代童话的开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产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早期的童话编译,茅盾还在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绩上作出过出色的贡献。

茅盾的儿童文学理论的研究大致包括两个阶段:一是30年代的儿童文学评论。从1932年5月到1935年间,他一连发表了《给他们看什么好呢?》、《论儿童读物》、《关于儿童文学》、《再谈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在苏联》等十多篇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文章。

对中国儿童文学30年来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作了准确的概括,对旧儿童读物作了检讨和批判,提出了建立新型的儿童文学的设想,并较系统地阐述了进步的儿童文学观。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儿童文学评述。从1956年写的《祝中国儿童剧院成立》起到逝世前三个月和夏衍等人合写的《想想孩子们吧》止,他共为儿童文学写了八篇理论批评文章,其中包括当代儿童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论文之一《60年儿童文学漫谈》。在这些文章中,茅盾对儿童文学在“左”倾思潮影响下发生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就建设社会主义儿童文学提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见解。茅盾的儿童文学观不仅对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有着开创性的意义,而且对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茅盾的儿童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30年代。

1935年他发表了描写流浪儿生活的短篇小说《大鼻子的故事》,1936年他又发表了中篇小说《少年印刷工》和短篇《儿子开会去了》。其中《少年印刷工》最为着名。这部长约五六万字的中篇生动地反映了处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少年的奋斗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富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崭新的少年形象。茅盾的儿童小说情节结构较单纯明快,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感情色彩,因而对少年读者有较强的感染力。

上一篇:陶行知 下一篇:赵元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