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相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51页(783字)
儿童说唱文学的一种。
指适合于儿童表演和欣赏的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色的一种具有喜剧风格的说唱文学形式。一般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达。
儿童相声创作的关键是构思“包袱”。“包袱”是相声术语,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采取巧妙的艺术手段把可笑的东西包起来,然后等待时机,突然打开,让那些可笑的东西一下子呈现在儿童面前。
任何一段儿童相声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包袱”组成的,这是形成儿童相声喜剧风格的基础。“抖包袱”主要靠“说”,所谓“说相声”,学、逗、唱是在“说”的基础上的艺术表演。
因此,儿童相声的语言必须具有朴素易懂、生动形象、尖锐明快、含蓄灵活的特点,并运用比喻、双关,映衬、夸张等艺术手法,使作品的喜剧风格得以全面体现。
儿童相声的结构一般分为“垫话”、“瓢把”、“正话”、“收底”四部分。
“垫话”是正文以前的话,是开场白,有趣的开头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瓢把”是承上启下的话,是过渡段;“正话”是正文,是儿童相声的核心部分,它叙述故事,刻划人物,揭露和解决矛盾并表现主题,这一部分要紧紧围绕主题“抖包袱”;“收底”即正文结尾,也是高潮所在。儿童相声多在高潮中结束,使儿童听兴未尽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儿童相声的取材范围较广,儿童生活和社会现实均可。可以讽刺和批判,也可以歌颂和称赞。
儿童相声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种: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以对口相声为最常见。对口相声在一逗一捧中发展故事,又可分为以“逗哏”与“捧哏”叙述为主的“叙述型”和用“逗哏”与“捧哏”争辩的方式表现内容的“争辩型”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