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希望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事典》第10页(786字)
儿童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一定的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儿童心理特征的产生和发展跟儿童生理机能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儿童时期是一个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进行思维的生理结构和反应机能正处在不断发展和趋向健全的变化过程中,使儿童心理出现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趋向,并具有不同年龄阶段的明显特征。由于心理机能的改造和提高要经过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在整个儿童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由于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发展受社会和教育条件所制约,它同时又具有相对的可变性。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具体特征,相互连续而又相互区别,儿童作为儿童文学创作的反映对象和接受对象,他们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心理特征正是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依据之一。
心理特征不同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儿童文学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三至六岁的学龄前期儿童,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记忆有很大的无意性、幻想性,语言和理解力正处在发展阶段。
为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应该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简单、明朗,多取童话、儿歌的形式。七到十一岁的学龄初期儿童,由于书面语言的介入,思维、表达、记忆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思维、道德意识,创造能力都有了进一步发展。为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应该包涵更丰富的知识,包括社会的和自然的,具有更深刻、完整的思想意义;形式多样而新颖。
十二至十五岁的学龄中期的少年,正向成年过渡。生活经验日益丰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个性特征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适合他们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更深刻、更系统、更全面的知识内容、生活内容和教育内容,艺术性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