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效应
书籍:行为科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500页(327字)
一种以个人喜好和厌恶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以达到维护自尊目的的自我解嘲的防御方式。
《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想吃高架上的葡萄,由于架高吃不到,但它不承认自己够不着,却解释说葡萄是酸的,自己不想吃。后来它获得了又酸又涩的柠檬,却强装说柠檬味道甜。这种不能达到预定目的,苟安现状,贬低自己欲达到而又未达到的目标的价值的心理机制,就被称为酸葡萄效应(又称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这种机制中既有吃不到葡萄的自卑感,又有不愿意承认自己能力不够的高傲感,还有强装说柠檬甜的自尊心。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之所以常见,原因之一即这种效应能缓解心理失衡。在劝导、抗挫等情境中,正确利用酸葡萄效应,可以收到某些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