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行为科学辞典

意识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488页(433字)

与物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指与物质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的精神现象。

它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和语言同时出现的,一开始就是社会运动的产物。

人脑作为思维的器官,具有复杂的生理、物理、化学过程,但这不是意识的源泉,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才会产生意识。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形式和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形象思维等理性形式,在感性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理性形式。相对于物质而言,意识是第二性的,但它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在有阶级的社会中,反映社会现象的意识形态一般都具有阶级性。唯心主义者认为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的、独立的本体,意识产生物质。

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虽肯定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一般都忽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而庸俗唯物主义者则把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问题。

上一篇:数学模型 下一篇:谬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