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89页(713字)
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理论。
在西方,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有认知结构论、精神分析论、刺激反应论。心理发展认知结构论是瑞士当代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他提出了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即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经验。它是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他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皮亚杰的研究和理论,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影响很大。心理发展精神分析论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S·弗洛伊德创立的理论。
这种理论特别强调人的生物性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即利比多;认为所有心理发展都是这种本能发生变化的结果,本能是人格的推动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生活由三个不同的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心理生活的这三个心理成分之间的冲突,使人产生焦虑。心理发展刺激反应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一种理论。
其代表人物早期是美国的J·B·沃森,现在是B·F·斯金纳。这种理论关注的是个体的外现行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的活动可以分析为看得见的刺激,看得见的反应,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儿童的发展,不外乎是行为的习惯和改变,是经验的累积。刺激反应论强调环境和训练的力量,认为环境中的任何事件都可以成为激发儿童行为的刺激,并决定他们的行为、儿童的行为是经过学习而形成和改进的,儿童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条件反射形成和观察。
在西方的心理发展理论中,除了上述三种主要观点外,还有强调行为的遗传基础的习性学观点,以及强调每一个体的独特性、自我、潜能、理想和信念的人本主义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