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剧
书籍:民间文学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教育出版社《民间文学词典》第641页(328字)
少数民族戏曲的一种。
是歌、舞、白三者结合的一种戏剧形式。流行于彝族聚居区。其曲调荟萃了各地普遍流行的民歌曲调,如楚雄的“梅葛调”、“芦笙调”、“过山调”、“敏昂调”、“阿色调”,红河的“海菜调”、“山药腔”等。
其许多唱段本身就是一首首民歌。
应用并创制革新了一些传统的乐器如芦笙、笛子、月琴、三弦、唢纳、响篾等。舞蹈沿用“跳歌”、“跳脚”和“跳月”。剧中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和宗教内容。最早的剧目为《阿佐分家》,大约产生于清乾隆年间,取材于民间故事《八月》。
但彝剧的真正发展是在解放后,1956年才在彝族各主要聚居区广泛出现。如大姚县的《青年们的心》,路南县撒尼剧《阿诗玛》,临沧地区俐侎剧《吃水不忘挖井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