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教育出版社《民间文学词典》第308页(192字)
曲艺的一种。
流行于山东聊城、济宁等地。一般认为形成于清代中叶。是在北京单弦、河南大调曲子的基础上,融合当地民间小曲而形成的。用山东方言演唱。
有坐唱、分角拆唱、化妆演唱等多种演出方式。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以八角鼓击节。
传统曲目多为短篇,比较着名的有《送穷神》、《耗子告猫》、《王二姐摔镜架》、《尼姑思凡》、《母女顶嘴》、《王小赶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