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建筑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382页(475字)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拉开了西方建筑进入上海的序幕。
最初来到中国的外侨都居住在上海南市老城外、沿黄浦江一带的民房,到19世纪40年代末陆续搬进租界,并开始经营建设外滩。外滩一般指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北起苏州河口、南至金陵东路一段长约1500米的沿江地带。上海市区数条东西干道均起始于此,外滩可以说是上海城市的中心。
几十座并排而立的洋式建筑,加上东面的大道、绿化带,连同黄浦江,形成了外滩独有的风貌。
外滩建筑样式基本为“洋风”,其发展经历了19世纪中叶的近代建筑的初创时期,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繁荣时期,以及20世纪20~30年代的鼎盛时期。至今在外滩西侧,还鳞次栉比地矗立着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
这些建筑虽然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风格迥异,但是建筑格调统一,建筑轮廓协调,在黄浦江西岸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
上海南京路商业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