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歌圩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351页(617字)
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
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它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
歌圩源于氏族部落时代祭祀性的歌舞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始仪式性的群体歌舞由“娱神”向“娱人”过渡,从“舞化”朝“歌化”发展,从而形成群体性酬唱的歌圩活动。
凡是壮族较大的聚居区都有歌圩,举办歌圩的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春季歌圩以农历三四月间为最盛,农历三月初三举办的次数最多;秋季歌圩集中于农历八九月,尤以中秋节为最佳日期。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歌圩期间,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万余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
歌节活动一般持续三五天。地点有固定的,如圩场、坡地等,也有不固定的,一般选择在离村寨不远的空地、山坡上举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歌圩以青年男女交情即倚歌择配和赛歌赏歌为核心内容。
其内容一般为见面歌、邀请歌、盘歌、新歌、爱慕歌、盟誓歌、送别歌等。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寻找别村的青年,三五成群,结队前往歌圩场地对唱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