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318页(584字)
竹是中国的特产,由于它质理细密劲韧的特点,民间艺人常取它作为材质,经巧手雕、刻、镂、烙或编织,加工成精美的竹制艺术品。
竹刻,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中国竹刻在艺术上借鉴国画、书法、金石、版画等手法,融各种艺术于一体,同时配以诗词等,风格清新而雅致。
翻簧竹刻: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经煮、晒、压平、胶合成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纹样。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不少清代乾隆时期的翻簧制品,翻簧的雕刻,多在很薄的竹簧表面,故以阴纹浅刻为主,亦有施以薄雕的。色泽光润,类似象牙。产品以实用的茶叶罐、花瓶、台灯、照相架、首饰盒、文具盒、笔筒和果盘为主。
留青竹刻:留青,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作为雕刻图纹;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故名“留青竹刻”。
竹筠洁如玉,竹肌有丝纹,竹筠色浅,年久呈微亮;竹肌年愈久,色愈深,色如琥珀。留青竹刻,宜充分利用这种质地和色泽变化差异,采取青筠全留、多留、少留或不留,分出层次,形成色彩从深到浅,自然退晕效果。
明晦浓淡,因景而施。留青竹刻产品有书镇、笔筒、台屏和案头小品等。
文脉在刀尖下传承,祖孙二人一起刻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