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大鼓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98页(654字)
乐亭大鼓是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乐亭一带的人都有能歌善舞的习俗,同时乐亭方言本身就有自然的旋律性,字声都带唱音,尾音细长回旋。如果稍微把语音拉长,再加上鼓板,进行提炼升华,即能成为具有乡土气息的优美曲调。
乐亭大鼓即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乐亭大鼓的表现形式比较简单,只需要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就可以了,演唱者打鼓又打板,边说边唱。
描绘场景,刻画人物,议论得失,都集中在演唱者的嘴上、表情上和动作上。
乐亭大鼓的又一个特点是说唱兼而有之,唱时就是九腔十八调,而说时与评书相似。
乐亭大鼓的说,全部使用乐亭的地方语言,如果不说乐亭话就缺乏了乐亭大鼓的韵味。
诗、词、赞、赋是乐亭大鼓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文体,它主要出现于长篇书目之中,起着总结、概括、启示、形容和充实故事梗概的作用,在演唱长篇书时,这类形式的出现往往能使故事情节得到画龙点睛般的升华。
乐亭大鼓的伴奏乐器——三弦不仅音色音量极具变化,表现性能强,而且伴奏说唱音乐特别贴切和谐,抒情时缠绵细腻,如泣如诉;激越处慷慨激昂,威武雄壮。
乐亭大鼓靳派第三代传人何建春(中)在表演乐亭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