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太平鼓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69页(565字)
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
清末,太平鼓传入门头沟地区。历史上门头沟很多村落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击打太平鼓。太平鼓在每年的腊月和正月最为活跃,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北京地区的节庆习俗。
太平鼓是以鼓为道具的舞蹈,击打太平鼓是主要的伴奏手段。太平鼓是一种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圆形,鼓面是用羊皮或牛皮纸做的,鼓边上配几个红色绒球,鼓柄下端拴几个闪亮的小铁环。耍鼓时,左手持鼓,右手持鼓槌,边打边舞,“咚咚”的鼓声和“哗哗”的金属声清脆悦耳。
太平鼓集竞技性、趣味性和即兴表演于一体,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象征,是典型的北京地区汉族民间舞,京西太平鼓独特在它边打边舞、鼓舞结合的特点。
跳时,人们结合舞步,使劲扭动腰部,一边以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的鼓法不断击鼓。
每村都有不一样的打法,套路全是村民自己编排。
太平鼓从制作工艺到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