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26页(641字)
泥塑和陶是人类最早的造型方式之一,泥塑与陶所用的材料和成型方法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自然阴干,后者需入窑焙烧陶化。
泥塑艺术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中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着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
“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耍货”供儿童玩耍、“大阿福”是最典型的作品。
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
这类泥人很注意形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此外,陕西凤翔、苏州虎丘等地亦为中国着名的民间泥塑重要产区。
泥塑的基本用料——泥土需精心准备,一般选用带些粘性又细腻的土,经过捶打、摔、揉,有时还要在泥土里加些棉絮、纸或蜂蜜。找一块和好的泥,运用雕、塑、捏等手法,塑造好一个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后即可。最后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