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的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197页(830字)
油画从外来艺术发展成为中国绘画的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和成长过程。
早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等人来华传教,把欧洲油画作品带进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宗教绘画和商业性绘画更多地进入中国,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也较前显着。
1909年,周湘在上海先后办起中西美术学校及布景画传习所,传授西洋绘画技法。这是中国学习西方美术教育的开端。
最早到日本学画的李叔同,于1910年学成回国,随即在天津、杭州和南京从事美术教学,他首倡石膏模型和人体写生,并在学校中组织洋画研究会。
1912年刘海粟、乌始光兴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19年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这是中国正规美术学校的开端。之后,多所美术学校先后成立,陆续开设油画课,成为发展油画艺术的基地。
50年代,国家选派留学生分批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美术。同时,聘请苏联画家和罗马尼亚画家,分别在北京、杭州执教。苏联绘画对中国现代油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60年代初,在油画教学方面,由罗工柳主持的油画研究班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的三个工作室先后开办,使油画教学充满生机。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油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批新起的青年画家,完全以新的眼光观察生活和艺术。他们广泛吸收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和观念,进行大胆的艺术试验。长期存在于中国油画界的作品面貌单调、贫乏的弊病,正在得到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