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八分)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189页(593字)
隶书是在篆书之后出现的第二代基体字,主要使用于汉代。
篆书粗细一律的线条已改为不一律,篆书中象形和指事成分已大大减少或消失了,其笔画形式没有楷书那样多。隶书还有一个特色:字形偏扁,这与其他书体多为高长形不同。
隶书带有古色古香的气氛,但却容易辨认。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
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魏以后称为八分。
秦人写简笔字并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才有。
历年各地出土的战国时期秦国的兵器、漆器、陶器上,笔划省减、直多弯少的简体字都出于当时的工匠之手,已是隶书的雏形。
关于隶书的起名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因为这种字体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差役、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
隶变是汉字演变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隶变之后的汉字形体,基本就接近现在使用的汉字了。
其主要风格是方整、茂密、雄健、苍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