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术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145页(518字)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大约在7世纪前期,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产生。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书写文字,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做成雕版。
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将纸揭起,成为印品。雕刻版面需要大量人工和材料,但雕版完成后一经开印,就显示出效率高、印刷量大的优越性。
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实物是在敦煌发现的印刷于868年的唐代雕版印刷《金刚经》,印制工艺非常精美。
北宋时期,天才工人毕升发明的泥活字雕版,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毕升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他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方法是先用胶泥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用火烧硬,印刷时,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洒有“粘药”(松香、蜡)的字盘内,然后加热,“粘药”融化,并用木板把字压平,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下次排印时可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省料、省工、速度快、成本低,所以得到了迅速普及。后来在泥活字的基础上,相继出现了木活字、铅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
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