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第577页(278字)

本为回避,古人在言谈或书写时,要避免用君父尊亲的名字,是为避讳。避讳兴起于西周周公旦(一说为东周)时,形成于秦汉,发展于魏晋北朝、隋唐时代,至宋朝发展于极点,元、明、清朝较为放松,但仍有很多文字狱与避讳有关。避讳种类有:避帝王和圣人的名讳为公讳,避父祖之名为家讳,避皇帝之名为国讳,避皇帝父祖之名为庙讳,避孔子老子等圣人之名为圣讳,避上司之名为宪讳。方法有用同音或同意字以代本字,或用字而省缺其笔画等。避讳造成了改地名、官名、人名、年号名、书名等,形成了文献的混乱,也为鉴定文献版本、文物等提供了依据。

上一篇:国舅 下一篇:外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