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藏族婚俗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853页(1542字)

实行一夫一妻制,多自由恋爱。父系亲族间严禁通婚。男女之间有了爱情,家庭长辈会积极支持,促成婚姻成功。老人为子女择偶,得到子女满意答复后,才办理婚事。无论自由恋爱或长辈为儿子择偶,男家都要请媒人带哈达、茶叶、酒等礼品到女方家提亲,接受了礼品,并请媒人喝酒,就是同意这桩婚姻。之后,媒人按商定的时间,带上酒肉和送给女方的装饰品到女方家送聘礼。聘礼的多少因家境而异,除装饰品外,一般要给女方父母乘、奶各一头。婚礼前一天,媒人、婚使和新郎携酒骑马前往女家娶亲。是夜,女家对新娘进行宗教洗礼,梳妆打扮,并设宴会,男女歌手唱酒曲,往往通宵达旦。婚日清晨,女家派人送亲。男家派人带酒到沿途迎亲,相遇后,迎亲者向送亲人敬酒唱迎亲曲。临到男家,新娘下马,由迎亲的姑娘们簇拥、搀扶着缓步进门,然后,新郎新娘向神像和父母叩拜后,由新娘手捧一杯用哈达裹着的奶茶敬献公婆。礼毕,新娘则由伴娘领入喜帐,通宵由伴娘相陪,不准新郎进入,也不准其他人窥视。贺喜的人和送亲、迎亲人在临时搭起的大帐房内或者草滩上,围坐一起,吃肉、喝酒、对唱酒曲,宾主之间频频敬酒,互致祝词,送亲人给新郎“勒腰带”。唱酒曲贯穿于整个婚礼的始终,酒曲唱至深夜,年轻人向长辈提出唱“拉伊”(情歌)的要求,得到应允,老人、有近亲关系者和新郎等即离席回避。此时,年轻人如醉如痴地对唱情歌,跳集体舞,欢歌笑语,舞步雷动,连牛也不得安宁,成为草原上通宵达旦的狂欢节。第二天清晨,新娘、新郎来到大帐房,新娘用一只木把上缠有白羊毛的新勺,盛起滚开的奶茶,先向灶前洒一点,再出帐向东方将升的红日、头顶的青天各扬洒一点,行敬神之礼,然后从公婆开始,依次给自己丈夫、弟、妹敬奶茶,以此表示从现在开始她已是这个帐房的主妇了。这天,男方亲属轮换宴请宾客,延续两三日方毕。在青海藏族中还有抢婚习俗和招女婿习俗。现代的抢婚已与古代战争中掠夺妇女的行为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只是为了增加婚姻的热闹气氛和增强刺激性的喜剧效果。抢婚的时间和地点,由新郎和新娘商定,到时,新郎和约定的哥儿们乘夜深人静、月昏星暗之际,威武的马队出发,并牵一匹供新娘乘骑的马来到约定地点,其中一个骑术高超的小伙子快马奔驰,绕过新娘家的帐房向草原深处飞驰,这一突然袭击,惊动了新娘家的牧犬,上当受骗的牧犬狂吠着追赶飞驰的马,新娘父母平日非常机警,今夜却没有惊醒。这时新娘偷偷走出帐房,到了约定地,脱去皮袍、内衣、鞋子、靴子,换上新郎带来的衣帽,骑上马在新郎的陪伴下和哥们儿的护卫下奔驰而去,一名留守的勇士把新娘脱下来的衣物卷在一起,摸黑送回新娘家的帐房。新娘不能带走娘家任何东西,送还新娘衣物的人不能遗漏一件东西,否则都要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制裁。当送衣物人离开帐房时,要在门上搭一条洁白的哈达。抢到新娘的勇士们回到新郎家后,新郎父母为他们举行庆功宴。第二天清晨,新娘父母刚“发现”昨晚发生的事情,新郎的阿舅、哥哥同几个男人快马加鞭来到新娘家“请罪”,被新娘父母拒之门外,置之不理。受冷遇的第一批“请罪”人刚离开,第二批“请罪”人马又到,如此多次,“请罪”人终于挤进了帐房,新娘父母“无可奈何”,只好认了这门“生米已成熟饭”的亲,收下酒和求亲礼品。而新郎家此时正在唱歌跳舞,举行庆功酒会。当喜剧收场时,被“劫持”的新娘由几位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把她送回娘家,等待即将到来的婚配佳期。招女婿,一般是女方家无男孩或有男孩但女儿是子女中最小的一个,不愿离开父母,父母也离不开这个娇女儿,而女儿的恋人家又是兄弟数人,往往被女方娶过来,同新娘的父母一同生活,赡养新娘父母,养老送终,并继承其财产。多儿之家和多女之家都喜欢这种婚姻,在青海藏族中,这种婚姻较普遍。

上一篇:藏袍 下一篇:藏传佛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