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西北民族词典

西宁南山拱北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西北民族词典》第730页(692字)

伊斯兰教传教士墓陵。元代至顺到至元年间(1330-1340),伊拉克传教士古支布·兰巴尼·阿布杜·拉赫曼由中亚到中国传教,先到云南,由于语言不通,即应蒙古西宁王速来蛮邀请,率徒到西宁传播伊斯兰教经典教义,速来蛮在西宁凤凰山根(即青海西宁南山)为他修建讲经堂,开学讲经授徒,河湟地区各族穆斯林前来学经者众多,为河湟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他去世后,由速来蛮出资在凤凰山顶为他修建了拱形墓亭,将附近大片土地从山根到山顶划为陵墓属地,称凤凰山麻札。从此,“湟中风凰山”成为河湟传播伊斯兰文化的基地之一。据传,速来蛮长子、伊斯兰大学者亚格罕继承西宁王位后,为适应各地穆斯林各族瞻仰陵墓,学习经义,遂在山根讲经堂处又修建了藏经阁、礼拜殿以及经师和学经人住宿的庭院,山顶陵墓旁修建了静修室和守陵人房舍。明、清时期,许多国内外着名经师都曾在这里收徒授经,西北许多着名经师也都是这里培养出来的。各教派传入后,依门宦称呼,将凤凰山麻札遂改为凤凰山拱北,或称南山拱北,是河湟地区最早的拱北建筑。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起,因青海穆斯林各族多次起义反清,该拱北内建筑多次被清军焚毁,土地被没收。直到1946年,由西宁各派穆斯林共同集资在今拱北地区修墙垣,建礼拜堂、静修室、厢房,置牌坊,立石碑,修山门。1958年被毁。1987年起,由穆斯林集资重修,建成钢筋水泥五级亭楼。东侧修建了两层楼房,一楼为接待室、藏经室和阿訇、管理人员宿舍,二楼为静修室,楼南侧修建了二层楼的招待室,供国内外瞻仰拱北的宾客住宿使用,并成为宾客消夏避暑、俯瞰西宁全貌的胜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