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军事史辞典

乡兵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军事史辞典》第744页(562字)

古代地方武装。

历代多有之。一般属于地方武装,有时也属于正规军。因时而异。西魏、北周时,乡兵的力量非常强大,一般由地方豪强募集、统领。初为地方武装,府兵制建立后,乡兵的统领者被授为府兵中的大都督、帅都督等职衔,乡兵纳入府兵系统,成为正规军。《周书·韦瑱传》:“韦填,……以望族兼领乡兵,加帅都督,迁大都督”。《周书·郭彦传》:“郭彦……初选当州首望,统领乡兵,除帅都督,持节平东将军”。五代时的天威军,亦是由乡兵转为正规军。

宋代的乡兵名目繁多,据《宋史·兵志四》记载,有弓箭手、土丁、弩手、强人、义勇、义兵、壮丁、枪手、强壮等,或“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宋代的乡兵属于地方武装。其在抵抗少数民族侵扰方面,曾起到一定作用。元代在边远地区多设乡兵,负责守卫地方。

元史·兵志》称:“辽东之乣军、契丹军、女直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则皆不出戍他方者,盖乡兵也”。清代的乡兵,亦很突出。嘉庆初年清廷镇压白莲教起义,即多资乡兵之力。这种乡兵,时称“乡勇”。战时招募从军征战,战后有的裁撤,有的编入正规军。清代后期,各地组织的“团练”,亦即乡兵,属于地方武装。曾国藩李鸿章募集的湘军、淮军,初亦为地方武装,后转为正规军,成为清朝军队的主力。

上一篇:军坊 下一篇:乡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