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
书籍:中国军事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军事史辞典》第1005页(419字)
关名。又称西陉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的勾注山(现雁门山)山腰,又名雁门塞。东、西山岩峭拔,峰峦错耸;中路盘旋崎岖,异常险要。因两山对峙,其形如门,唯雁能度其间,故名雁门关。关址地当山西省南北要冲,为长城隘口之一,与宁武关(在今山西宁武境内)、偏关(在今山西偏关县境内)合称山西三关,即所谓“外三关”。古人云:“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即言此。勾注山,亦称勾注陉,也以陉岭相称,关即依勾注故道而置。唐时,始于此置关。“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关之得失,关系重大。旧关址在雁门山绝顶。宋时,关为防御契丹要地,遣重兵戍守。宋将杨业曾以轻兵击败辽10万大军于雁门,即此。元时,关废。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于今址重建关城,周围约二里。明万历年间,复筑门楼。明、清以后,雁门关逐渐失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迭遭破坏。现关址仅残存关门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