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香蕉叶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06页(1934字)
【症状】:
常见的三种叶斑病症状区别为:
褐缘灰斑病 初期产生与叶脉平行的褐色条斑。后扩展为黑色的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周缘黑褐色。湿度大时斑面着生稀疏的灰色霉状物。病斑发生多时叶片枯死。
灰纹病 初生小椭圆形斑,后扩展为两端略尖的长椭圆形大斑,中央灰褐色至灰色,周缘褐色。斑外绕有明显可见的黄色晕圈。病斑有时在叶边连接而使整片叶的叶缘呈枯斑,通常在老叶上发生。病斑背面生灰褐色霉状物。
煤纹病 病斑多发生于叶片边缘,时常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一大斑块,与灰纹病的病斑常不易区别。但煤纹病斑多呈褐色短椭圆形斑上有明显轮纹,开始发病于老叶,后逐渐蔓延至上部嫩叶。病斑背面的霉状物色泽较深(图5-4)。
图5-4 香蕉叶斑病
1.褐缘灰斑病 2.灰纹病 3.煤纹病(①病叶②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三种叶斑病的病原均为一种半知菌亚门真菌。褐缘灰斑病菌的分生孢子梗褐色,丛生。分生孢子棍棒状、无色,大小为20-80微米×2-6微米,有分隔。灰纹病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隔,长80-22微米。分生孢子双胞或单胞,无色,短西瓜子形,大小为13-27微米×6-16微米。煤纹病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淡墨绿色,有3-12个分隔,大小为30-60微米×17微米。
【发病规律】:
病菌一般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植株病部和散落在病残叶上越冬。翌年春温时,病菌借风雨传播,不断再次侵染扩大蔓延。病害发生于温、湿度较高的季节。通常在4-5月开始发病,7-9月发病较严重,10-12月仍有发生。香蕉园排水不良,荫蔽潮湿,植株生长衰弱,发病较重。香蕉类受害较重,粉蕉、大蕉类较抗病。
【防治方法】:
(1)入秋后叶片已老化,容易感染病菌,叶斑病较多,且干腐叶鞘也是害虫越冬的藏身之地。因此冬季要清园,砍除重病老叶,剥除腐烂叶鞘和消除地面病残叶,并予以烧毁,以减少初侵染来源。
(2)植株生长期间,病害均先从基部叶片开始发病,要及对割除基部病残叶并烧毁,既防止病害向幼叶蔓延,又利于香蕉园通风透光,减少发病。
(3)注意排灌,香蕉园地下水位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因此,在夏季要注意疏通水沟,调节湿度,并合理施肥,多施钾肥和有机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经试验:氮、磷、钾比例为1∶0.41∶1.38的施肥,病叶较少,保持功能青叶多,利于增产。
(4)香蕉园种植过密,叶片互相遮荫,光照不足,湿度大。则加重病害发生。为减少发病,必须合理密植,一般以亩种150-170株为宜。
(5)发病严重的香蕉园,有条件的可实行香蕉、水稻轮作。种三年香蕉后即种水稻,减少病源传播。
(6)掌握叶斑病发生初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喷药,可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灭病威(多硫胶悬剂)胶悬剂800倍液,60%特克多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400倍液等农药喷雾,在药液里加0.1%洗衣粉以增加粘着性。每15-20天喷1次,直至香蕉抽蕾才停止喷药。每次喷药前必须把为害严重的病叶剥去,如有蚜虫,蕉苞虫等害虫,可加杀虫剂农药混合喷洒。
香蕉叶斑病已是香蕉生产的主要病害。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Cercospora musaeZimm)、灰纹病〔Cordana musae(Zimm)Höhn〕和煤纹病〔Helminthosporium Forulosum(Syd.)Ashby〕三种。分布于华南香蕉产区,近几年来病害迅速蔓延传播,严重地威胁着香蕉生产。被害后的蕉叶枯萎快,出现未老先衰现象,并导致蕉果细小,品质低劣,产品在市场失去竞争力。在病害流行的年份,病叶面积占叶片总面积的20%-40%;1986年春夏,广西主要产区的玉林、浦北、博白受叶斑病为害面积4万亩,占栽培总面积的50%,受害重的减产3-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