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荔枝蒂蛀虫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32页(1720字)
【形态特征】:
成虫体细小如蚊,体长为4-5毫米。头和胸部灰黑色,触角细长,为体长的两倍。前翅灰黑色,狭长,有两条弯曲的白色条纹,停飞时,前翅白纹相接呈“××”字纹。卵扁圆形、极小,直径从0.2-0.3毫米,幼虫乳白色,扁圆筒形。蛹纺锤形,蛹壳薄膜状,透明,蛹体头部有尖状突起,触角长于蛹体(图2-5)。
图2-5 荔枝蒂柱虫
1.成虫 2.幼虫 3.蛹 4.被害状
【发生规律】:
荔枝蒂蛀虫年发生代数及各代发生迟早与当地气候关系很大。福建漳州年发生10代,广东深圳年发生11代,广西玉林年发生12代。主要以幼虫在荔枝冬梢和早熟品种花穗近顶端越冬。由于荔枝成熟期不一,采收期较长,因此受害较重。第一、二、三代幼虫主要为害各品种的嫩梢,第四、五代幼虫主要为害果实。部分第三代幼虫为害早熟黑叶果实和三月红,在广西第三代幼虫(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发生)为害中熟大造等品种,造成落果。第四代幼虫发生在6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为害迟熟品种中的早熟部分,第五代幼虫发生在7月上旬-7月下旬,为害迟熟品种迟熟部分。第四、五两代导致大量落果,以第五代损失最大,特别是7月中下旬迟收部分,蛀果率很高,第六代以后各代为害秋梢嫩叶和冬梢,以第九代主要为害秋梢,发生在10月上、中旬。
不同荔枝品种,为害程度有差异,以中、迟熟种的大造、丁香、灵山香荔,迟熟黑叶等受蒂蛀虫为害最重,果实越接近成熟期受害越严重。
成虫羽化,产卵等活动均在夜间,白天静息于枝干上。卵散产于果蒂附近或嫩叶的叶腋间,孵化后侵入果实,蛀食果蒂基部造成严重落果。果实接近成熟时,被害果虽不掉落,但果蒂内充满虫粪,降低品质。在果季外,幼虫为害嫩梢则在叶背附近尖端的主脉蛀入,引起枯梢落叶。幼虫老熟时,从蛀孔爬出,吐丝吊下或爬到下层老叶或杂草,吐丝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荔枝冬梢是蒂蛀虫的越冬场所。荔枝采果前后,要施足肥料,攻放秋梢,控制冬梢,以减少越冬虫源。
(2)5-7月及时清除落果落叶,铲除杂草,冬季剪除被害叶片烧毁。
(3)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之前和采果之后,幼虫和蛹被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很高,应充分保护和利用,不要滥喷农药。
(4)药剂防治,要掌握几个适期:①在受害严重的地区,依各栽培品种成熟期在第二次生理落果高峰后期开始进行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查蛹,一般各代蛹的羽化率在40%和80%时两次喷药,可取得成效,或在果实膨大期和果皮开始转色期,依据虫情喷药2次;②采果前15天喷药1次。若虫口密度大,果园荫蔽,地势低洼,可在幼果期和中果期各喷1次;③秋梢开始展叶期喷药。药剂选用25%杀虫双水剂500倍混合90%敌百虫结晶800倍喷雾兼治荔枝蝽;10%氯氰菊酯乳油(灭百可、安绿宝)或2.5%溴氰菊酯乳油(敌杀死)3000-4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速灭杀丁)3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毒死蜱)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40%乐果12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加0.1%煤油或80%敌敌畏800倍液加0.1%煤油,对嫩梢幼虫防治效果很好。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sis Bradle)又名果蛀虫。属鳞翅目细蛾科。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为害荔枝、龙眼,是荔枝、龙眼的重要蛀果害虫。幼虫在整个果期蛀食为害,引致落果或造成“粪果”,以致降低荔枝的产量和品质。除蛀果外,幼虫蛀食新梢、花穗,可致嫩梢和花穗先端枯萎。蛀食新叶(尤其是秋梢嫩叶)中脉,隧道两端各有一孔,被害中脉变褐,破裂,影响新梢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