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桔实瘿蚊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16页(1264字)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翅展4.1-5.2毫米,雄虫翅展2.5-3.1毫米,体型略小。复眼黑色;头、胸部棕黄色,腹部褐红色,足黑黄两色相间,着生细毛,前胸背板及腹部都有棕色长毛。触角圆筒状,细长,14节,各节具环状毛。翅膜翅透明,被细毛,具紫色闪光。雌虫产卵管长,雄虫抱握器短,形如鹰嘴。
卵 长0.3-0.35毫米,长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期变为淡褐色,表面光滑。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3.5毫米,扁纺锤形,红色,头淡棕色,胸部具黑褐色“Y”形剑骨片,腹部有黄斑纹,末端有4个突起。
蛹体长2.5-3毫米,呈红褐色,头部具毛状触角,近羽化时蛹体暗褐色(图1-69)。
图1-69 桔实瘿蚊
【发生规律】:
在四川雷波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潮湿土壤或石缝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前后幼虫上升到土表并化蛹,蛹期8-12天,平均约10天,6月上旬-9月羽化出成虫,7月羽化盛期,成虫寿命3-4天,卵期平均4.7天,幼虫蛀入果实内为害取食70-90天;10月下旬入土越冬。
成虫白天隐蔽,傍晚活动,羽化后1-2天交尾,产卵于果蒂附近,卵粒排列不规则,每头雌虫产卵30-50粒,多到70余粒。幼虫孵出经第一次脱皮后才分散蛀入果内为害,受害果内有幼虫少则几头,多则几十头或上百头,果实内部腐烂,未熟先黄,提早脱落,落果中的幼虫一般在果实腐烂后才脱果,弹跳入3-5厘米的土层中。在为害严重的果园内,一般10月中旬大量落果,几乎无收。
【防治方法】:
(1)严格实行检疫,不准受害果扩散 受害果必须集中消毁,不得自由上市与运输到外地,防止幼虫随果实传播蔓延。
(2)及时清除被害果,消灭幼虫 组织人力彻底捡拾落果,摘除虫柑,集中消毁。
(3)药杀越冬幼虫和成虫 ①地面施药5-7月越冬幼虫上升土表化蛹期和成虫羽化盛期,用2%杀螟松粉剂,每亩用量1.5-2公斤或50%辛硫磷乳油300-500倍液喷雾于地面。②树冠喷药7月成虫羽化盛期,用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
桔实瘿蚊(Diplosis sp.)幼虫群集蛀果,为害海绵层及果肉,后期受害部位变成褐色,坏死,被害果实未熟先黄,大量脱落。柚、脐橙、甜橙、血橙、椪柑和柠檬均可被寄生,其中柚类和甜橙受害重。分布四川的雷波、蒲江、沐川和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