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85页(680字)
【生卒】:1898—1979
美籍德裔哲学家、美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和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纳粹执政后离德赴美,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兰克福研究所工作,并在多所大学任教。
主要着述有:《爱欲与文明》(1955)、《单面人》(1964)、《心理分析和政治》(1968)、《艺术和永恒性》(1976)等。马尔库塞艺术哲学所关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艺术本体论、艺术特征论和艺术作用论三个方面。他认为,艺术的最深层的根基就是“属于整个人类史的人类特性”,即人性。这个构成艺术基本品质的人性是人的本能所构造,它是人类本性中最根本的东西,其具体内容就是对性爱和幸福的追求。
因此,艺术就是对性爱和幸福的表现,“艺术作为性爱和幸福之升华形态,它在根本上就是性爱和幸福的代用品”。首先,认为艺术能对现实加以升华,使人超脱异化的现实,达到另一种境界,从而展现人的本性的真实内容。其次,认为艺术不仅能够影响人的意识,唤来人所祈望的东西,而且,艺术的这种作用还能进一步转化为物质力量。艺术所达到的那种主观性将努力突破内心世界,闯入到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之中。
第三,认为艺术重要作用的发生还得依赖于其美学质量。他认为“美学质量和政治倾向本来就是相互关联的”。
在20世纪60年代,他被西方誉为“发达工业社会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家”。其理论明显试图把存在主义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嫁接起来,重新解释人的本质自由和解放,并由此把美学也纳入到对人的本质的完善这一总体框架中去思考。
他的美学体系丰富了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