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的寻觅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54页(859字)

音乐心理学着作。

作者卡尔·西肖尔。此书初版于1947年,有台湾大陆书局郭长扬1976年中译本,书名改为《音乐美学》。

作者认为,在以往的音乐美学和音乐心理学研究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手段,故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明确的解释。因此,该书在第一部分《音乐美学的科学研究》中,极力提倡科学的研究方法。其中第二章《科学在音乐美学中的重要性》各节的小标题如下:“科学能澄清与解释美学的重要观念”、“科学能增广对美学的见识”、“科学增强美学论点的可靠性”、“科学有条理的帮助处理美学的问题”、“自然科学的方法可应用在音乐美学”、“物理学的方法也可应用在音乐美学”、“科学鼓励音乐与其他各种正当研究的合作”。基于以上的信念,西肖尔不仅进行了大量的音乐-音响心理测试,而且为这些测试制定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的“测量原则”。

同时,他把研究的对象放到人类音乐行为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即既研究发出声音的客观的发音体,也研究接受声音的主观的听觉感受。在客观方面,他研究了音乐的几种表现手段(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以及装饰音的问题,还把声音的各种属性进行了细致的剖析。

他认为,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各有其作用,其中音色对人的影响不可低估。他把音的特质——“音质”分为两种现象:①音色(timbre),代表基音和它的泛音的同时融和。②音态(sonance),代表声音前后的持续,或说是整个音的音色、音高和首强等变化的前后融和。他还对钢琴、小提琴、人声的频谱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带有审美意义的结论。

在主观方面,该书的第三部分《主观判断的变化性实例》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音乐价值的审美判断”、“音乐意象的美感作用”、“音乐智力的美感作用”、“音乐的气质”、“艺术的才能”、“音乐才能测验”、“音乐才能的遗传”、“音乐听力的两种现象(绝对音高与相对音高)”。在这本书的结论部分,作者指出,音乐心理学的一个目的是把科学的原则应用到训练方法上,以便观察学习的进展,节省训练的时间,并能更正确地学得。

上一篇:西肖尔 下一篇:卡西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