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639页(874字)
【生卒】:1844—1900
德国哲学家。
主要着作有:《悲剧的诞生》(1872)、《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91)等。在权力意志的哲学思考中,尼采对文艺本质的观察和探索富有启发性。
他认为“艺术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这使他的文艺观具有了心理学色彩。
《悲剧的诞生》,集中体现了尼采的一系列美学观点。
在作品中,尼采首次把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两个范畴引进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认为古希腊艺术的繁荣主要缘于古希腊人内心的痛苦和人性中日神与酒神两种本能的冲动对这种痛苦的解救。他认为日神精神主要象征智慧和理想,它通过追求梦幻世界的美丽外表而达到遮盖现实痛苦的目的,是古希腊人生来喜好的韵律、自制、和谐的精神统称,而体现这种日神精神的是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
他认为这是一个象征梦的艺术世界。与日神相对应,尼采还提出了另一种来源于古希腊世界的传统精神即酒神精神,他认为酒神精神主要代表着一个狂热、放纵的醉狂世界,它通过沉浸在非理性的激情、享乐、迷狂的情感状态之中从而获得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
他认为这是人类本性中所具有的既富野性的放纵,迷狂的破坏,又具强烈领悟、不断建构的精神总称,而最能体现酒神精神的是非造型的音乐艺术,它是象征一个“醉”的艺术世界。由此,尼采认为悲剧的起源正是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交融、渗透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然,尼采更推崇酒神精神,认为它体现着创作的激情,而代表日神精神的理性主义只能扼杀悲剧。由此尼采提出,悲剧快感实际上来源于“形而上的慰藉”,即通过个体的毁灭而看到世界生命得以创造,透过痛苦而看到孕育的价值,从而达到对人生价值的最高肯定。
在审美问题上,尼采是更明显地强调了审美主体的主观心理作用,他认为美的产生是审美主体“自我擢升”活动的结果,是“全意志意欲”的结果,而美感则是以无意识联想为基础的一种错觉,一种情感摹仿,一种生理快感的心理综合功能。很明显,尼采所有关于艺术的本质、悲剧的起源和审美意识的探讨,都具有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