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难关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78页(798字)
文学理论专着。
作者邓以蛰。选自《艺术家的难关》(古城书社,1928年版)。文中提出作家创作的三种难关:“人事上的情理,放乎四海而皆准的知识,百世而不移的本能”。
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创作“难关”的原因。
实际上,文章分析了作家创作时的三种心理障碍或歧途,从作品艺术境界的角度提出了审美心理的特点。文中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先把他的五官性情搬出来”,然后超越现象的真实,使作品做到“组织的完好处,形式的独到处”的“绝对境界”,亦即“感情的擒获”、“性灵的独造”。
可见,文章提倡的创作心态是:直觉地观照+主体感情、性灵的自由表现。文中认为,真正做到这一点的艺术家或作品不多,因为,大多数艺术家创作时都会遇到三种难关。
一是“人事上情理”的难关。
一些艺术家在创作时认为,“美的感得,处处要人事上的意趣(情理)做幌子”,“以人事为蓝本”;同时,又屈从“整群读者的要求”,写人事“处处必得曲尽情理”,“情理把艺术家层层束缚”,直觉、感情、性灵当然就无缘表现了。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的难关。一部分艺术家,由于“脑府”(理智)的“圣旨”,自己的五官感觉(官能)“由处女变成娘子”,失去自然“本色”,成日里受着“利害”的支配,成了“一座机械”,虽然“磨成无限的知识”,可“漏下无穷的经验”,知识直接损害了“性情官能”。
三是“百世而不移的本能”的难关。一般人对艺术的要求,只图“舒服畅快”的感觉,而“当代或艺术史上有许多造境极高的艺术”,“因为不能使他们舒服畅快,所以不易得他们的同情”,“反遭一般观者读者的非难”,这也时时威胁着追求“性灵”的作者。
文中所说的“三种难关”,也就是在审美心理上达到“直觉观照+性灵自由表达”会遇到的三种干扰:人事的情理逻辑,理性的知识判断,缺乏美感的盲目本能。换言之,文章主张的是创作或审美心理中的“感性”,排斥理性和非理性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