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67页(521字)

【生卒】:1813—1881

清代文论家。

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着有《艺概》等,多方面论及文艺心理。

他鲜明地提出“心学”以揭示文艺本质。他说:“文,心学也。”(《游艺约言》)又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书概》)这里所说的“心”,指创作主体的主观意识,包括思想、情感、志趣、审美思维能力。以文艺为“心学”,是强调作者的主观意识在创作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他认为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统一,而主体的审美意识起主导作用:“在外者物色,在我者生意,二者相摩相荡而赋出焉。”(《赋概》)他还强调作家的才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认为作家不同于镜子,作品不同于谱录。

他说:“镜能照外而不能照内,能照有形而不能照无形,能照目前而不能照万里之外、亿载之后。乃知以镜喻圣人之用心,殊未之尽。

”他进一步指出:“人之本心喻以镜,不如喻以日。日能长养万物,镜但能照而已。

”(《持志塾言·心性》)他认为人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认识和反映外在的、有形的、目前的物质世界,而且可以把握事物本质,驰骋万里之外,遨游亿载之后,“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可以“凭虚构象”,“生生不穷”。

上一篇:黄遵宪 下一篇:小说原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