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50页(837字)

【生卒】: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世称刘宾客。河南洛阳人。

贞元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着有《刘梦得文集》。刘禹锡论和文论对文艺心理思想的阐释、把握直接而准确。

其一,重审美心境。认为“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象入”(《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序》),虚静幽远的心灵状态,空灵澄明的胸襟怀抱,能使人的精神沉浸下来,专注于审美对象,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处于特别敏锐的状态,更好地容纳、体验万景,激发感兴,这时就会自然“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这种特定心境的产物。其二,重诗歌境界。指出“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董氏武陵集纪》)。诗歌境界离不开“言”与“象”,而悠远的境界又远远超出了语言和实象,它能以少总多,以一寓万,具体的景物包蕴无限的意旨,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这无疑是对艺术审美特质的深刻把握。

其三,重天然风格。指出“五行秀气得之若多者为俊人,其色潋滟于颜间,其声发而为文章。天之所与,有物来相。彼由学而致者,如工人染夏以视羽畎,有生死之殊矣”(《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

既然文艺创作“气为干,文为支”(《答柳子厚书》),“气”源自宇宙万物,深邃而绵长,由此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自然和人工有别,而“静得天和”(《和仆射相公见示长句》),空灵淡远。其四,重欣赏主体的人生经验。

认为:“昔称韩非善着书,而《说难》、《孤愤》尤为激切。故司子长深悲之,为着于篇,显白其事。

夫以非之书,可谓善言人情,使逢时遇合之士观之,固无以异于他书矣。

而独深悲之者,岂非遭罹世故,益感其言之至邪?”(《上杜司徒书》)艺术欣赏总是同欣赏主体的人生经历相联系,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产生着不同的欣赏眼光和感受,只有同主体感情相通、经验相似的作品形象,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强烈共鸣。这是对文艺欣赏心理规律的丰富和深化。

上一篇:白居易 下一篇:送孟东野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