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543页(1098字)
文学理论专着。
作者刘勰。成书于南北朝齐、梁之际。是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的一部重要的代表作。
全书由五十篇专论组成,精心设计,系统完整。
其《序志》篇自云书名“言为文之用心”,“心哉美矣”,“雕缛成体”,即标明以审美心理为文学研究的重点。在作为“文之枢纽”的《原道》等篇,已明确提出“心生而言立”,“陶铸性情”,“洞性灵之奥区”,“惊才风逸”等观点,体现了对主体创作心理的高度重视。
上篇文体论分类论述了文学作品产生与构成的主体心理。如“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明诗》);“乐本心术”,“诗为乐心”(《乐府》);“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诠赋》);“情往会悲,文来引泣”(《哀吊》);“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诸子》);“心与理合”,“辞共心密”(《论说》);“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书记》)等等。
下篇则进一步就艺术创作的各个专题深入论述主体心理的特点与功能。《神思》篇对艺术构思作了集中阐述,揭示了艺术想象中“神与物游”的特点与规律,首创“意象”这一专有概念,提出“杼轴献功”说,要求作家运用想象加工现实材料,创造出具有新意的文学作品。《养气》篇从反对竭虑伤神的角度对构思心境与主体素养作了补充阐发,主张“从容率情”,“调畅其气”,深知创作不可勉强而为。《物色》篇从作家在自然风物中感兴生情出发,论述了创作实践中主客体之间相互关系问题,提出“心物交融”说,要求主体从客体对象出发,“随物宛转”,引动诗情,同时主体应能驾驭客体物象,使之“与心徘徊”,达到物我交融的和谐境界。
《情采》篇探讨文与质,情与采的关系,提出“情者,文之经”的原则和“情文,五性是也”的论断,认为“辩丽本于情性”,反对“寡情”之作。《体性》篇从作家个性形成的多因素来探讨风格的多样化,认为“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情性陶染,因内符外而形成种种不同的风格,并归纳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风骨》篇特别称赞风清骨峻、刚健充实的风格美;《定势》篇则探讨文章体势所依据的情理逻辑;《比兴》篇提出“拟容取心”、“触物圆览”,涉及形象思维和创作规律问题;《隐秀》篇对“文外重旨”与余味不尽的审美心理现象作了探幽发微;《知音》篇则是一篇鉴赏心理的专论,既强调披文入情,沿波讨源,又认识到主体鉴赏的差异性,注意到个性爱好在鉴赏中的选择性,而特别肯定“知音君子”通过审美鉴赏“欢然内怿”,得到精神享受的功效。全书围绕“文心”,对作家主体心理、创作心理和鉴赏心理各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论述,成为中国古典文艺心理学史上划时代的一部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