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呓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443页(948字)
俗称为梦话。
它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幻境,是荒唐的,没有理性的,因此有“痴人说梦”的成语,它长期以来成为虚幻离奇的象征,成为荒谬不合逻辑的代名词。旧心理学对梦的解释以为梦不是幻觉就是错觉,幻觉和错觉的发生则由于睡眠中知觉失其作用不能拿事实来纠正错误的联想。
但不能解释梦为什么能呈现有意义的经验这种现象。近代心理学认为,凡梦都有意义,不像表面那样怪诞;梦都是象征的,它的意义和它的幻象是相吻合而却不必相同。
弗洛伊德认为,凡梦都是欲望的满足,这种欲望大半是性欲。由于它和道德习惯不相容,所以被压抑到隐意识里去了,但是它还是跃跃欲发,在睡眠中检察作用松懈,它于是戴起离奇怪诞的形象做假面具,乘机偷入意识界去活动,于是成梦。
弗洛伊德认为,日梦和不是象征的梦所表现的欲望原来就没有经过压抑作用,在梦中可以自然流露,不必经过化装。而成人的梦所表现的欲望大半是受过压抑作用,如果赤裸裸地流露,必定受检察作用,而被驱赶回隐意识里,必须经过化装。
因此它通常以具体的形象代表欲望的满足,以显相代表隐义。显相是谜面,隐义是谜底,象征的用意在逃避检察作用,让被压抑的欲望再现于意识中。荣格也把梦看成隐意识的产品,但他与弗洛伊德不同:弗洛伊德只究问梦的原因,其解释完全是客观的;荣格注重梦的目的,其解释是主观的。弗洛伊德看重个体的无意识,以为梦是欲望的化装;荣格则着重集体无意识,认为梦是“原始意象”的复现。
他认为,我们在醒时所表现的心理生活是“人格”(意识生活的个性,是在个体环境影响下造成的,是自己觉得到别人看得见的性格),在梦中所表现的心理生活是“灵魂”(无意识生活的个性,是无数亿万年前的远祖所遗传下来的“原始意象”,是自己觉不到,别人看不见的性格),理智过于发达的人往往忽略情感和本能的生活,本能和情感就借“原始意象”做符号在梦中出现,以弥补意识生活的缺陷。因此,梦的材料是集体的隐意识中所储蓄的原始意象,梦的目的是以隐意识的个性纠正或弥补意识的个性。
尽管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对梦的解释也有其荒谬之处,但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梦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并非完全荒诞不经、没有根据,而是人的意识的组成部分。因此,艺术家常常通过人物的梦呓揭示人物更深更隐秘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