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趣神色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80页(499字)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论述戏曲审美心理的术语。

语见汤显祖《答吕姜山》:“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意”指文本意境所达到的艺术深度;“趣”指文本的趣旨即审美韵味;“神”指创作的浪漫主义风致和构思过程中的灵感想象等心理机制;“色”则为文本风采和创作特质。意趣神色作为汤显祖戏曲创作理论的基本观点,兼融作家创作的气质风范和戏曲文本的艺术内蕴,并在其传奇《牡丹亭》中获得到了具体实践。

正如沈际飞在《汤显祖文集题词》中指出的:“机以神行,法随力满。言一事,极一事之意趣神色而止;言一人,极一人之意趣神色而止。”戏曲是作家心灵和精神的表现,汤显祖提出的“意趣神色”观点,从创作心理学角度来看,它涵盖了作家的心态、思想、情性和兴致等多种精神因素;强调“意趣神色”主要在于反对“按字摸声”,反对视合律依腔为戏曲创作之本的吴江派理论。故他在当时曲坛的“汤沈之争”的艺术争鸣中占据上风,对后世的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影响亦深远,甚至对“公安派”诸子的文理论也有一定的启示。

上一篇:似假似真 下一篇:幽情单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