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书籍:文艺心理学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302页(519字)
中国古代论述文艺心理的术语。
语见明代李贽的《焚书·杂说》:“《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之无工乎?”这里的“化工”意指自然天成之功。
语本贾谊《鵩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而“画工”则指人工(画师)技巧。古代文论中以“化工”与“画工”相对而论,指艺术表现上的自然真实之美和人工雕饰之丽。李贽将此引入对戏曲艺术的批评,以“化工”赞《拜月》、《西厢》,言其在创作中表现了戏曲作家的真实情感和生动再现了生活真实;以“画工”指出《琵琶》作者在创作中虽极尽工巧,然“语尽而意亦尽,词竭而味索然亦随以竭”,“似真非真,所以入人心者不深”。
李贽提倡“童心”说,强调文学艺术的自然真实,而反对人工雕饰,以“化工”与“画工”之说来评论前人戏曲创作,也体现了这一观点。他批评“穷巧极工,不遗余力”的刻意雕琢,主张将真实情感融于创作,通过文本的“天地之化工”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和创作心理。
他认为只有自然天成的“化工”之作,才能与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契合,才能充分表现出戏曲艺术本身的审美效果和社会功能;反之,画工虽巧,却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