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关怀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264页(631字)
指人对生命与世界之根本关系的承担,即对一切事物之存在意义的确证。
所谓关怀,决不是一种关于这个世界(包括作为这个世界之一部分的自我)本身的单纯知识,它需要的是一个意义的保证,人由此才能确知自己与世界的切实关系并对此作出承担。在基督教神学中,上帝乃是一切存在的依据,一切价值的基础和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
人与世界的各种现实关系唯有找到这个终极依靠,才会变得有意义,否则,人只能挣扎在孤独和虚无的深渊里无法自拔。作为唯一的终极的存在,上帝就是人类终极关怀的绝对目标。
当人在内心深处确信上帝的存在并且领会了自身与上帝的关系,便会获得一种对意义之源的确认,万事万物的关系及其价值皆得以澄清,人由此而能以宁静或狂喜的心灵领承上帝之恩宠,并超逾当下,把握住永恒,在爱中找到最后的幸福和慰藉。显然,在无神论者眼中,上帝决不是一个可以得到外在证明的客体化的人格神,毋宁说,上帝就是精神,就是无限本身。
因此,在哲学、心理学意义上,人如果能找到一种形而上学的或先验的根源,并由此得到一种自己与世界之切实关系和相互意义的确证,也便获得了终极关怀。诗人、艺术家所孜孜以求的表达,使我们在一切细小的、偶然的、甚而无形的事物中发现一种伟大秩序和真实,感觉到世界就是我们正在其中的整体存在,并把生命的意义延伸到宇宙的最深渊源,这正是以艺术方式体现着人类的终极关怀。
中国诗词追求的“心与道一”,海德格尔阐说的“诗意还乡”,在这方面包涵了巨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