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适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心理学大辞典》第179页(400字)

中国古代涉及审美心理的术语。

出自《吕氏春秋》。指审美主体的一种平和安逸的心理状态。其《适音》篇说:“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

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

”所谓“适”,即适度。人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情欲适度而不过分,合乎养生之道,就是“心适”。心理需要适度才有心情调和,具有和适心境,才能进入审美活动。故《大乐》篇说:“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就是说音乐发生的条件是心情和乐,和乐的前提是心理需要适度。主体心情不适于审美时,即使勉强受之于感官,也达不到审美效果。故曰:“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只有心适而心和,从而心乐,主体有了审美需要与和适的心情,才有美的发现与审美欣赏。

上一篇:天性 下一篇:习性
分享到: